close

 

模仿犯      

最近迷上畫心智圖,獻醜一番。

 

對推理小說涉獵很少,也很少看類似模倣犯這種以全知觀點敘事的書,剛好公司有一堂課程是在講模倣犯,久聞宮部美幸姐姐大名,便趁此機會馬上訂購,花了5個平日晚上加一整個星期天終於把這精采的80萬字讀完。雖然讀者遠比小說裡的觀眾及當事人還要早知道結局,一直撐著也是想看兇手究竟會在怎樣的情況下被公開,可是看完了,兇手公佈了,正義算是被半調子的伸張了,但還是有淡淡的哀愁纏繞在心頭,整個腦袋充滿了對人性、社會、媒體和對當事人的不解。

 

最奇妙的是讀完這麼多字,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可以叫出大部分角色的名字,對照以前看完書後還要想很久才想的起主角名字的我實在很驚人,我想大概是因為每個角色在他自己的故事裡都是主角,每個主角又跟其他角色產生連結,讀者就像他們身邊的朋友默默的觀察他們,又有誰會忘記朋友的姓名呢?忘不了他們的情緒,不安、無奈、恐懼、悲慟…

 

這本小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要求受害者家屬原諒 

這件事對我來說是不可理解的。譬如兇手的女兒樋口惠義正詞嚴的要求滅門血案倖存者塚田真一去見她爸爸,聽她爸爸的解釋甚至原諒他,這樣爸爸的刑罰或許會減輕,她們一家子很快就會恢復以前幸福快樂的生活。何況是真一要跟別人炫耀他父親剛得了一筆遺產,才讓走投無路的樋口秀幸為了週轉殺了真一全家。對樋口惠來說爸爸就是一個疼愛她的好爸爸,就算他是殺人兇手也是情有可原值得原諒的,反而是不肯面對的真一在她心裡才是不可理解的。有幾段我看到樋口惠逼得真一快走投無路時真的很想餵她吃磚頭,怎麼這麼歡咧?也沒法想像她哪來的自信敢做這種要求,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如果把自己帶入她的角色,就會覺得這很理所當然,犯錯只要道歉就可以得到被原諒的機會,犯錯只要能找到對方的漏洞那我的錯就可以被解釋。彷彿可以聽到有人說:他從小就是很乖的孩子,都是因為交到壞朋友才會這樣,語氣是那樣的理所當然,彷彿所有人都該這樣理解。

 

第三部有一段是真一跟有馬爺爺說,他覺得他是個有責任的被害者,父母早就告訴他不要多嘴,但他還是忍不住跟同學說家裡多了一筆錢,如果不說家裡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慘劇,有意識的認為家人的死於他是有責任的,所以他不敢這樣理直氣壯的去指責對方。有馬爺爺告訴真一很多時候不是死掉的人在折磨自己,而是活著的人自己折磨自己,有時會想如果我不怎麼樣或不怎麼樣,也許死者就不會死掉了。看到這我腦袋裡總不時浮現之前很熱門的反廢死的話題,我們這個社會一直在思索誤判死刑的可能性;思索加害者經過幾年牢獄之災已經深深悔改,他們值得人生重來一次的機會;可是被害者呢?被害者家屬呢?他們有機會嗎?

 

什麼時候原諒變成被社會力量強加在上了?為什麼要放下?拎北就是要用盡全身力氣恨你不行嗎?

 

認為被害者做了甚麼才會招致橫禍

書裡面有幾個角色是一般我們認定較偏差的人格特質,譬如援交、夜不歸營、亂搞男女關係等等,這些角色在世時自然受到較奇異的眼光,但當她們被兇手殺了後一夕之間變成了全國聞名的人物,剛開始或許被同情但之後免不了被閒言閒語說還不是因為她操守不檢點...等等之類的,才會讓自己有機會被殺掉。就像有人得了不治之症,就會有人說一定是沒做好事,還是上輩子結的惡果這輩子來還,生命才會走到如此境地。

 

我們什麼時候被賦予這麼大的權限去評斷他人的生命?偷雞摸狗的事情自己也常做,憑什麼去清算別人?(清算老公除外囧)

 

詐騙

有一段是有一個女人假冒律師,打著不讓全國忘記這件殺人案的大旗打算聯合幾個被害者家屬向加害者家屬求償,因此向被害人家屬收取類似代辦費之類的金錢,結果被揭發是騙局。我超震驚的,怎麼有人敢在別人的傷口灑鹽?怎麼會有人想以此發一筆災難財呢?但又想到新聞常報的戰爭財、颱風財或災難財之類的,一切又好像模模糊糊的有了灰暗的答案。

 

人性的貪婪沒有極限啊!

 

看完書內心悶悶的,不知道怎麼形容那種感覺,但聽完楊照老師的解析之後,找到了某片失落的拼圖。

 

作者用了很多時間鋪陳兇手之一栗橋浩美的成長故事甚或心情轉折也描寫的很仔細,但對另一兇手網川浩一都只是輕輕帶過,令人更想深究他背後的故事。老師說作者描述兩個兇手的手法是不一樣的,甚至是刻意的。就他的觀點來看:當我們細究一個人的童年,分析他變成惡人的過程,我們會產生同情變的無法真正痛恨他,於是有些惡寧願留著不解釋,才能真正繼續恨下去(大概意思是這樣,我老了沒辦法完整回想)

 

是啊!我們總愛分析一個人的童年,挖掘他的過去,從蛛絲馬跡裡追究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他們變成我們今天看見的這個模樣,可是重要嗎?再苦情的犯罪動機也沒法改寫他們的犯罪事實,再微不足道的人也都是別人生命裡的重要主角啊!所以有些惡寧願不要解釋,才能繼續用力的恨下去。

 

模倣犯充滿著人的可理解與不可理解,不要假設別人都跟自己一樣,不要相信太常識性的說法,永遠保持著好奇心,選擇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不隨著媒體起舞,相信自己的判斷,這是我上完課讀完書的感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btdi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